9月10日这天,老罗在社交媒体吐槽,说他最近去了趟西贝,用餐体验糟透了。他怎么形容的?菜贵得离谱,还大部分是预制菜。话放这儿了,不少人立马跟上节奏,都说自己也有类似感受。有网友说菜量少到无语,也有人直言性价比太低,哄抬物价。感觉大家憋了一口气,好像就等别人先开头。
你以为这就完了?贾国龙,西贝的老板,可没惯着老罗。第二天晚上,不知道是不是想赢回场子,他直接录了个视频回应。气势挺足,人还站在收银台旁边呢。他说西贝没用预制菜,消费小票都摆上来,说罗永浩他们那顿饭五个人吃了15道菜,总共785块,还加了一句:“吃完说挺好的,转头发文骂,你倒是何必呢?”甚至,还放下狠话要起诉老罗。这火药味,隔着屏幕都闻得见。
可是贾老板这波操作不仅没堵住嘴,反而被怼得更猛了。罗永浩晒细节抛证据,摊牌了。他掰着指头算,说西贝菜量太少,就得点15道才够,剩下两道什么羊排、烤鱼为啥没吃?他说腥味明显,像是隔夜翻热的。更关键的是,老罗抓住了“信息不透明”这一点:你用预制菜行,但为啥不告诉我们?
与此同时,老罗的锤子越来越结实。他还从人民网找了份报告,说有数据表明连锁餐企的预制菜比例高达80%。又用西贝一位所谓“厨师长”的匿名爆料,继续打脸:什么反复加热的羊排啊、假装现熬的鸡汤,其实是浓缩料包拼出来的。后来,还有媒体实地跑去探访西贝后厨,摄像头一转,各种冷冻食材、保质期18个月的包装,这些画面让人大跌眼镜。
结果咋样?西贝一看失控了,赶紧搞事后公关。全国门店开放后厨参观,还推出“罗永浩同款菜单”,自证清白。偏偏翻车翻得更厉害,有客人特意点来看,结果越看越心凉。有意思吧?砸脚这种事,真是花式百出。
话题还没凉,又一个企业家站出来插了句嘴。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也拍了视频,力挺西贝。他的原话差不多是啥“感谢西贝海底捞,让我们有放心可口的吃食”。结果网友并不买账,纷纷翻旧账,说他之前因为“玉石事件”刚挨过批,这会儿又来凑什么热闹?
然后,于东来可能也发现,“站队不稳,容易挨骂”,就悄悄删视频了,账号设成私密,还发文说自己要“回归本我”。这举动怎么看都有点狼狈,对吧?
那这事最后呢,核心争议又落回了预制菜。广大消费者一致认为,预制菜可以接受,但咱别藏着掖着,该告知一定得告知。毕竟吃的人愿不愿买账,是我的选择权,而不是你说了算。
现在问题摆这儿。不光是西贝一家,整个行业是不是也该琢磨琢磨,咋让透明化落到实处?消费知情权,一直是消费者最挂心的核心诉求。别总想着省成本、玩套路,钱是赚着了,可信用丢了。
所以,罗永浩和西贝这仗,打完对双方来说都不好受。但这一巴掌,估计能拍醒不少做餐饮的同行们。
网友评论